热流科学与承压装备研究室(原名承压设备设计研究室)成立于1985年。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现在是以王学生教授为领导核心的研究团队,研究室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1人,在读硕博研究生共计18人。 研究室的定位是针对国家节能减排的重大需求和前沿科学问题,紧密围绕承压、传热、流动三个领域及其所涉及到的装备与材料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热点与学术前沿,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大需求,注重基础科学问题的探索并与实际相结合,针对航空航天、新能源、军工、汽车、半导体、海洋、化工、新材料、低碳、制冷与低温及相关交叉行业中涉及到的承压、传热、流动相关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本研究室正建设成为承压、传热、流动三个领域及其所涉及到的装备与材料领域的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综合交叉型的研究基地和原始性创新的研究基地。
本研究室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1)过程装备现代设计理论与技术; (2)压力容器分析设计及结构优化; (3)强化传热传质及新型高效节能换热设备的开发研究; (4)热隐身衣、热伪装装置和流动隐身衣等超材料研究; (5)承压设备失效分析、安全评定与风险、寿命评估; (6)清洁能源装备设计理论研究及其装备研发; (7)先进制造工艺和技术; (8)复杂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在应用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方面,研究室近年来在**Ener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iScience**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代表性SCI和EI论文共计6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包括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国家973子课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上海市扬帆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企业委托等多项研究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研究成果在企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与良好的社会影响。
在教学工作方面,承担了过程专业的国家精品课程《压力容器设计》,上海市重点课程《化工设备设计》,《工程流体力学》以及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等多项任务。
在工程技术应用与压力容器设计标准规范方面,致力于分析并执行国家标准、美国ASME及欧盟EN13445等规范。研究室持有三类(A1类)压力容器设计资质,以及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人员资格(JB4732)。与全国化工设备设计中心站共同完成的国家通用过程设备设计强度计算软件(SW6),已在全国应用推广。
**logo设计者:王斌老师**
研究室logo内涵:
1、1985表示研究室建立于1985年;
2、三个小超人:代表研究室以培养承压、传热、流动三个领域及其交叉学科的人才为宗旨;当然,它们也可以理解为我们课题组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观念;亦可以代表研究室以培养三才为己任:天才、人才、地才(老子的“三生万物”思想,实质就是三才生万物的思想)。
3、科学研究最重要的一种意识就是超越原有的研究,进行创新。三个小超人飞跃于翻开的书本上:表示超越现有知识的框架、突破现有人类知识的边界(书本以“M”型的字母呈现亦代表“Meta” ,“Meta”来自希腊语,意思是“超出一般限制的”、“超越”之意。)。
4、两边的藤条:代表坚韧性、灵活性、适应性和顽强生命力,代表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5、”励志明德“为华东理工大学的校训,也是本研究室的室训:
(1) 古语有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强者智不达”,“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都说明了建立远大志向的重要性;
古代象形字“德”
(2) 德,不仅仅只是道德和品德,道德和品德只是现代汉语的主要含义;从文字的源头来说,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德”是一个象形文字:古汉语中“德”左边是一个双人旁“彳”,即一个“人”背上一个行囊;右边部分是一只“眼睛”,后来演化成现在的一个“志”和横着的“目”组成。中国古书有云:**"德,得也;得其天性谓之德”。**所以“明德”的真正含义为:一个人背上行囊,用心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最终在这个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天赋/热爱的事业。
当一个做热爱的事时,就会激发出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个人行为将超越功利,不计较得失,愿意付出一切的努力,最终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一个人的德行便得到了滋养。所以才有了《易经》里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和《中庸》里的“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等说法。那么,你找到了你所热爱的事业了吗?选择好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了吗?